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,午夜视频免费在线,喑交小拗女一区二区三区,91麻豆免费,77777日本少妇久7黄绝片,日b免费视频,国产精品去看片

每日經濟新聞
港股

每經網首頁 > 港股 > 正文

葉檀:再談4萬億沒有一分錢進樓市的荒謬之處

2010-03-18 03:41:47

每經評論員  葉檀

        為了應對輿論對于央企地王的指責,國資委推出“市場論”。

        3月17日,《新京報》報道,國資委新聞處相關負責人表示,“4萬億政府投資一分都沒流入樓市”,央企投入房地產開發(fā)的資金不是來自于4萬億政府投資。對于近期國資委是否出臺政策進一步規(guī)范央企投資房地產業(yè),國資委的一位專家則表示,“掛牌出讓土地是政府發(fā)展房地產的政策,如果說要國資委出臺禁令限制投資房地產業(yè),并沒有相關的法律依據(jù)?!?br/>
        在接受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采訪時,國資委官員表示,央企拍地完全遵照土地出讓制度等規(guī)則,總體而言,央企土地儲備并不多。

        4萬億沒有一分錢流入樓市嗎?3月17日,《21世紀經濟報道》報道,一份名為《審計移送處理書》的文件披露,上海江橋城市建設投資有限公司,以京滬高鐵名義獲取銀行貸款20億元,其中13.2億元用在了土地開發(fā)等無關項目上。連京滬高鐵防守如此嚴密的項目都有假借名義獲取貸款之事,何況其他?

        并且,什么叫自有資金?比如,央企獲得20億的投資,原來準備投入項目的資金就可以投入房地產,所謂的自有資金投入,不過是獲得廉價社會資金的婉轉表達。截至2009年12月10日,當年有17家房企與銀行簽署了授信協(xié)議,授信總額接近4000億元,對于央企的授信遠超此數(shù)。這到底是自有資金還是信貸擴張的產物?玩這種數(shù)據(jù)游戲,有意義嗎?同樣是3月17日,《中國企業(yè)家》雜志報道,一位央企房地產企業(yè)內部人士曾透露,集團制定的2009年買地計劃必須花掉多少億,但苦于拿不到好地,所以一旦有好地就會不惜一切拿下。這與筆者從某大型企業(yè)得知的信息如出一轍。

        主業(yè)、副業(yè)分離是國資委設立初衷之一,也是央企重組的要義。國資委曾經提出,中央企業(yè)將進一步向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(yè)和關鍵領域集中,按照國資委的解釋,“重要行業(yè)和關鍵領域”主要包括國防軍工、石油石化、電網電力、電信、民航、航運和煤炭等重要礦產資源開發(fā)。2004年,國資委曾下發(fā)  《關于中央企業(yè)房地產業(yè)重組有關事項的通報》,中房集團、保利集團等14家房企相繼被國資委圈定為  “房地產開發(fā)為主業(yè)”的央企,具備重組其他非地產主業(yè)央企地產業(yè)務的權利。中國建筑工程總公司、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、中國房地產開發(fā)集團公司、中國保利(集團)公司、華僑城集團公司等5家企業(yè)成了國資委推薦的整合中央企業(yè)房地產資源的載體和平臺。難道現(xiàn)在的國資委與2004年的國資委有什么本質不同?

        2007年是適逢樓市大牛市,國資委握緊“管理者”的權力,幾度重申要嚴格控制央企用于投資股票、房地產的資金流向;2008年下半年受金融危機影響樓市低迷,國資委以“出資人”的姿態(tài),不惜成本高調推進房地產央企的整合重組——可見,國資委完全有權力主導央企的并購重組。

        而現(xiàn)在,超過七成的央企進入樓市,國資委的資料曾顯示,中央直屬企業(yè)當中,涉及房地產業(yè)務的達100家以上,據(jù)粗步估計,房地產資產超過1800億元,這算是主副分離嗎?房地產不僅與地方財政捆綁在一起,還與央企的命運捆綁在一起,中國經濟是更安全了還是更危險了?一旦發(fā)生類似美國的金融危機,中國經濟該何去何從?

        從總體而言,央企土地儲備不多,那是指的2009年以前從市場招拍掛競得的土地不多。眾所周知的事實是,國企、央企的改制成本大多靠國有劃撥的土地,現(xiàn)在央企擁有的土地資源不在少數(shù)。而現(xiàn)在,央企進入招拍掛市場卻是異軍突起。根據(jù)中國指數(shù)研究院的統(tǒng)計,2009年成交總價排在前10位的地塊中,國企獨占8席,成交樓面地價前10的企業(yè)中,也同樣有8席被國企占據(jù)。而在2007年總價及單價“地王”中,國企與民企之比則為3:7和4:6。

        央企進入房地產市場是真正的市場行為嗎?恐怕未必。所謂市場行為,前提是競爭環(huán)境的公平,當央企獲得絕大部分的社會資源時,由央企談市場,會成為笑談。說白了,央企地王頻出說明央企獲得的廉價資金過多、上繳紅利過少,在保值增值的壓力下飲鴆止渴。



如需轉載請與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聯(lián)系。未經《每日經濟新聞》授權,嚴禁轉載或鏡像,違者必究。

每經訂報電話

北京:010-58528501    上海:021-61283003    深圳:0755-33203568    成都:028-86516389    028-86740011    無錫:15152247316

特別提醒: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,請作者與本站聯(lián)系索取稿酬。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(xiàn)在本站,可聯(lián)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。

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

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

0

0